NEWS
沉浸式体验已成为现代展台设计的核心趋势,而AR(增强现实)、VR(虚拟现实)等技术的应用为展台设计提供了更多创新可能。以下是AR/VR技术在展台设计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及设计策略,结合多领域实践经验总结:
1.智能导览与互动叙事
AR技术通过虚实叠加的视觉呈现,打破传统展台的静态展示局限。例如,敦煌艺术展中,观众佩戴AR眼镜后,可在数字讲解员“敦敦”的引导下,进入千年前的莫高窟场景,壁画中的兵器、马匹等细节动态呈现,实现历史文化的沉浸式叙事。类似地,在《莫奈与印象派》数字展中,观众通过触屏与AR场景互动,如触发花海中的蝴蝶飞舞或流星雨,增强参与感。
2.虚拟形象与场景扩展
在兰州敦煌艺术馆的AR体验中,游客扫码即可与飞天、九色鹿等虚拟形象合影,同时通过AR技术将展馆入口转化为虚拟莫高窟洞窟,扩展了物理空间的展示维度。
1.历史场景还原与情感共鸣
VR技术通过全包围的虚拟环境,让观众“穿越”至特定时空。例如,卢浮宫的《蒙娜丽莎:越界视野》VR项目,观众可近距离观察画作细节(如木纹和修复痕迹),并通过互动了解达芬奇的创作技法,深化艺术理解。泰豪VR产业园的“甲午海战”项目则通过VR重现历史场景,激发观众的民族情感。
2.虚拟空间探索与功能展示
在智慧医疗展厅设计中,VR技术被用于模拟未来医院的全场景,如导诊台、手术室等,观众可通过VR眼镜按导引箭头探索空间,直观感受医疗科技的应用前景。类似地,企业展厅(如泰豪VR产业园)通过VR动感单车等设备,将产品功能与虚拟场景结合,提升观众对科技产品的认知。
1.多模态交互设计
美国波特兰艺术博物馆的《共生》XR项目,通过触觉套装、气味装置与软体机器人,让参与者不仅“看到”虚拟世界,还能“品尝”“触摸”和“闻到”场景元素,实现多感官协同的沉浸式体验。
2.个性化叙事与角色代入
《巴黎舞会》VR体验利用全身追踪技术,观众可化身虚拟角色参与叙事,通过肢体动作与舞者互动,增强代入感。此类设计在展台中可应用于品牌故事演绎或产品体验。
1.实时渲染与云端协作
实时渲染技术(如“炫我科技”的云渲染服务)为AR/VR内容的高质量呈现提供保障,尤其在复杂场景和多人交互中实现低延迟效果。
2.元宇宙与虚实共生
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深化,展台设计可进一步整合虚实场景,例如通过AR扫码实现线下展品与线上虚拟空间的联动,或利用VR构建品牌专属的虚拟展厅,突破物理限制。
1.用户中心化:根据观众需求设计互动路径,如敦煌AR导览中的故事化引导。
2.技术适配性:结合展台主题选择技术形式,例如历史文化类适合VR场景还原,科技类适合AR交互。
3.可持续运营:通过云端更新内容,延长展台生命周期,如泰豪展厅的动态技术展示。
通过以上案例与技术整合,AR/VR不仅提升了展台的吸引力和参与度,更成为传递文化、科技与品牌价值的创新媒介。未来,随着硬件轻量化与AI技术的结合,沉浸式展台设计将向更智能、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。
版权所有©仿冒必究 上海普朗广告有限公司
备案:沪ICP备14000178号-3 沪公网安备 沪ICP备14000178号-3
Copyright © 2025 messeperlo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